为什么现在市面上的小户型越来越值钱?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有好房”(ID:zhenyouhaofang),作者:高高,36氪经授权发布。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结果:
由央视新闻发起的#两会#特别节目的微博投票,其中,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
“整理收纳师” ,在下图这几个选项中竟然是最受欢迎的。
图源:央视新闻微博截图
同时,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如今超过4成的整理收纳师年收入都已经超过了10万元,而且整理收纳这个行业,在未来两年的职业岗位将达到接近2万人。
收费的话,有些一线城市单次收费更是超10万元...
图源:央视财经微博截图
并且早在今年的1月份,“整理收纳师”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的工种,是我国“家政服务员”职业下的新增工种。
换句话说,默默在中国生根发芽的整理收纳行业,已经成功引起了大众的注意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其实很多朋友可能尚未理解为什么“整理收纳”变得这么“值钱”?
其实整理收纳的出现,和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相吻合,它的出现刚好迎合了市场细分的需求,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大部分人选归纳整理师,一方面是愿意通过花钱购买服务,另一方面则是想通过整理收纳师的专业视角,在有限的收纳空间中对房间进行总体的空间规划。
而这一“空间规划“的理念其实也已经出现在楼市中。
01
空间使用率——开发商们的新课题
房地产任何方面的变迁,背后都离不开政策的影响。
数据统计,在2016年,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只占上海楼市的三成左右,于是「7090政策」再次回归。
在政策引导之下,中小户型的房源开始了飞速“成长”,常见的经济型100平两房也逐渐转换成主流的刚需型90平三房。
当面积小总价低的住宅成为了楼市新宠,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房子的空间使用率,也就成为了开发商们的新课题。
这一点大家应该也深有体会。
相比较前几年去参观一些小户型的样板房,几乎一定少不了镜子、玻璃柜等道具来让室内空间显得宽阔通透,同时,房间内的床、桌、椅更是尽最大可能的缩小空间来显得空间余地大。
但这两年,情况发生了变化
不少项目都将“收纳空间“作为样板房介绍的一大重要流程,出售“收纳”技巧也成为了不少项目的“新卖点”之一。
只能说,当大家购房心态逐渐趋于理性,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房子的空间使用率已经成为当下楼市的一个生活痛点。
为了吸引诸如85后、90后这样的年轻购房者,开发商们还竞相推出更精致完善、更有特色的收纳空间。
于是,特色“收纳”便成为当下楼市的新卖点。
02
开发商们都做了哪些努力
在前几天,真叫卢俊公众号上有这么一篇文章—《 迄今为止,最强融创。 》
其中就提及了上海融创的一次户型创新研究。
融创对空间格局进行了完整规划,让墙体被合理的运用,整个收纳体系被推向一个峰值。
不论哪个面积段,内部动线都得到极大的优化,所以在融创的一些户型中,大家可能将得到如下图所示这样惊人的收纳面积:
既然上文也说到,收纳整理已变化成为当一大主流热门话题,那么与融创一样,做出同样创新理念的还有不少龙头房企。
比如把主卧门后和过道空间也利用起来的万科。
如下图所示,万科在不少户型卧室门后都会做一个薄薄的侧壁柜,用来储存领带、手套、围巾、魔镜、运动衣、内衣裤等等。过道空间也会选择做了一个女士柜。
来源:万科生活方式研究院
比如提出了“KBW”家政洄游动线的保利。
保利选择让玄关连通厨房、三分离公用卫生间和家政阳台,形成一条环形流线,打造高效收纳体系。
来源:poly技术汇
同样在厨房上下功夫的还有绿城。
绿城厨房收纳空间是依附厨房操作动线布置的,分区收纳更便于管理、存取。
来源:绿城集团
在厨房收纳空间上,分为食品存储区、清洗区、准备区、烹饪区;对各区域对应的空间体量及收纳的物品进行科学划分。下图为各模块合理尺寸展示。
来源:绿城集团
再比如为生活打造出“3.5次尖叫”的收纳系统的电建地产。
电建很擅长在重新解构整体室内空间,比如说在玄关、厨房、主卧、卫浴、儿童房、阳台6个重点功能区域进行墙体内嵌式收纳设计,设置了10768升的收纳空间。
电建泷悦华庭玄关动图
玄关收纳柜,内部做了上中下分区,相当于72个登机箱的容量,包含了鞋柜、衣柜、收纳盒、置物柜、换鞋凳和一面全身镜。
电建泷悦华庭玄关实景图
在厨房设计上更是将空间沿墙部分充分利用作为收纳,做了分类和可视化处理,让业主即使不常做饭也能很快找到各类材料和厨具。
电建泷悦华庭厨房动图
除了让收纳空间得到“优化”,不少开发商还会用一些“新技术”来提升收纳空间的使用感。
比如说中南置地。
中南置地在鞋柜设计上预留了通气缝,上下柜体都可以实现空气流通,避免潮湿异味气体堆积引起霉变。
鞋柜里面也预留了电源,方便接入烘鞋机或紫外线消毒等设备,而且80%的隔板都是可以拆卸,还可以使用1/2隔板,让收纳更加灵活。
来源:中南置地
从上文这些收纳空间的进阶案例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房企将空间布局回归“生活”。
大理石地面、软包电视背景墙、十几万的水晶吊灯、几十万的铜制大门...这种关键词已经越来越少。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全新的定制储物系统。
当开发商将收纳空间列为精装修交付中的重要一环,它们也就成为了不少房企在未来行业竞争中能否持续保持领先优势的“致命细节”之一。
03
户型越小,越需要重视收纳空间
上文举例的这些收纳空间的优化可以说在传递一种生活理念,其实除此之外也是一种居住进化的“暗示”。
我们曾以为的很多“好房子”都是讲究户型方正,最好是每一个房间都简单切分成规则的矩形。
但其实当住宅趋向生活化,一些“方方正正”的收纳常规的做法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不够用的。
比如下图所示的一个装修改造的案例,将卧室门附近墙体推出去一部分,与相邻的客厅电视机柜齐平,卫生间的布局调整后,卧室门边、卫生间门旁边就多出了不少收纳空间。
而从户型图上看,一个规则空间似乎多了一些“边边角角”,但其实,只有身临其中才能发现户型图在很多程度上是有视觉欺骗的。
在小户型中,我们所以为的将“多余”的空间都用来做收纳空间也是一种错误的视之方式。
在本质上,越小的户型越需要收纳。
毕竟大户型本就有着面积优势,足够有一定的空间余地用来规划生活功能。
至于大家在买房前常纠结的—房子面积多大才算够?
通常来说,买房要往后看五年。
意思就是,当下买房子,要先预想到五年之后的居住需求,这样才能保证房屋的使用质量。
五年的时间意味着什么?
意味家里要度过五个“双十一”“双十二”,两口之家变成三口之家,房子足够装吗?
或者说当住宅空间变的紧凑之后,“收纳”的精化就成为了最简单也最重要的解决方式之一。
也因此,说到底,买房子不在于面积有多大,更重要的是收纳空间是不是足够。
细数倡导美好生活的宜家样板间,我们就会发现宜家样板间在展示完美收纳方式时也多以小户型为主。
甚至小到6㎡的空间也能“五脏俱全”,关键就在于收纳设计合理。
毕竟小户型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必然是要割舍或压缩一部分功能区域。
而在这一物理基础上让生活品质得到改善提升就是收纳空间的意义所在。
04
众所周知,上海市场上小户型一向是“刚需一族”的最爱。
因为其不仅可以很好地满足一家人的居住需求,且未来也存在着较大的保值空间。
换句话说,作为资产的一种形式,小户型也是最容易出手的,毕竟它们还有着以下两大优点:
一、缴纳的税费少,性价比更高
二、很好地贴合自住需求,过渡性强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链家、安居客等各大房产中介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上海楼市中,89平左右的小户型拥有着最大的市场需求。
也因此小户型的流通性就开始日益加强。
当然,小户型也并非没缺点,最显著的就是其物理空间上的限制让其相比较大户型房源而言少了些生活功能性的完善及舒适。
“以人为本”这一概念在小户型设计中就变得尤为重要。
空间的平面布局与细节上的空间立意关系着我们作为居住者在这个空间里如何来去自如;生活功能是否自由充分。
而收纳空间的真实取意其实也贴合着人居根本所在。
在有限的空间氛围内提高生活幸福指数,想必是未来几年楼市中不会停下来的一大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