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者蒲勇健解读:川渝联合成立高竹新区,意欲何为?

王呆瑞@36氪重庆·2021年02月01日 13:13
也许不久的将来,在川渝边界,就会崛起一座产城景融合的新城。

文/王蜀娟、覃琳

多年以后,当我们回顾2021年1月4日,也许会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在这一天,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同意设立川渝高竹新区的批复。

这是川渝联合成立的唯一一个省级新区,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跨省域成立的省级新区。

市政府官网截图

巧合的是,正好在一年前,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竹新区的成立,可以理解为川渝两地落实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部署的重要举措。

但这依然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举动。

这一年来,川渝两地交流频繁,平均1.5天就“握手”一次。累计签订合作协议236个,开工重大合作项目27个、完成投资354亿元人民币。特别是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作为两个国家级新区,更是成为川渝合作的典型代表和载体,承担起共同打造内陆开放门户、辐射内陆地区“双引擎”的重任。

两个国家级新区牵手合作海报

在如此紧密合作的背景下,川渝为何还要联合成立一个高竹新区?它承担着怎样的历史使命?怎样的历史使命非要单独成立一个省级新区才能完成?带着这些疑问,36氪重庆独家专访了重庆大学教授、两江学者、巴渝学者蒲勇健。

重庆大学教授、两江学者、巴渝学者蒲勇健

1、广安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

高竹新区规划范围

新区规划范围(红线范围内)包括渝北区茨竹镇、大湾镇的部分行政区域和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坛同镇的部分行政区域(图中紫线,为省界),幅员面积262平方公里,其中涉及渝北区124平方公里、邻水县138平方公里。

按规划,川渝高竹新区将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都市近郊现代农业集中发展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城和生态康养旅游带,构建跨区域协同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川渝高竹新区位于渝北区茨竹镇与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交界处。在历史上,四川广安市就与重庆有着悠久的“缘分”。

从地理位置上讲,广安与重庆只隔着一座华蓥山,远比广安到成都近;人文上,广安的口音更接近重庆话;经济上,广安是四川距离重庆主城区最近的地级市,纳入了重庆1小时经济圈。早在2012年,邻水县高滩镇就建起了四川省唯一的“川渝合作示范区”,目前入驻企业129户,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其中90%为重庆配套。2020年,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预计实现工业产值57.62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48.66%。

“在10年前川渝合作是大热门,最近1年成渝合作是大热门。可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里,广安处于边缘化和模糊化的地位。”蒲勇健解释道,一般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指的是重庆以西、成都以东区域,即成渝高速公路沿线区域。这是由交通带来的经济流动。

而广安,位于重庆以北,不在主要经济带上。

川渝高竹新区区位图

但从重庆的角度来说,广安的位置却是“刚刚好”。重庆在直辖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说是“一路向北”,两江新区水土就是重庆向北的尽头,再发展没地了。广安刚好位于重庆向北的拓展发展路线上,能将两江新区的产业进一步延伸,有利于创新驱动产业的发展。

在重庆的战略地位和政策背景的吸引下,广安对融入重庆有着更强烈的需求。“不仅是广安,四川省的许多区县都在积极寻求与重庆的合作发展。”蒲勇健表示。重庆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中欧班列、长江经济带以及南向陆海通道的起点,在国家政策支持的背景下,拥有得天独厚的战略地位。“如果这些周边城市不主动拥抱重庆,那么它在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空间就会受限。”

之前的川渝合作中,转移至广安的大多是低端产业,但这次的高竹新区不同,转移的将会是两江新区的高端产业。据了解,高竹新区将深入打造汽车、电子、装备3大主导产业;着力布局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食品科学、生命健康4大重点产业。

“总体来说,重庆给广安提供发展机会,广安为重庆提供承接产业的土地。建立高竹新区对两者来说,是互利互惠的。”蒲勇健评价。 

2、高竹新区承担怎样的历史重任?

高竹新区的成立,显然不仅仅是为了让广安“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以及让两江新区有土地可进行高端产业链延伸。在两省市同意设立高竹新区的批复里,有这样的字眼——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新路径,打造区域协作样板。

既然要“一体化”发展,当初重庆为何要从四川分出去?现在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的适度分离,这是又要“合并”了吗?

蒲勇健说,“当初‘分’是对的,现在‘合’也是对的。川渝高竹新区很可能在全国树立一个跨省域一体化发展的典范,特别是在双循环的大背景下,对于打破行政藩篱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

1997年直辖,中央政府赋予重庆充当西部开发发动机、解决三峡库区移民就业、拉动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以重庆为跳板,缩小东西部差距,稳定西部多民族地区,以及未来如果出现东部政治军事风险的时候让重庆再次成为战略纵深等考量,让重庆在23年前毫无悬念成为西部唯一直辖市。

如今,中央政府对重庆20多年的战略性投资逐步见了成效。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02.79亿元,比上年增长3.9%,排名全国第五。

“重庆吸引四川很多区县纷沓至来,还有一个原因,重庆公共资源投放更加重视区县。这是因为直辖市由中央政府直接领导,全国一盘棋的指挥,让资源配置更有全局性、公平性、长期性和战略考量。”蒲勇健分析。

这是“分”的好处,那么“合”呢?“我们一定不能忽略‘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试验区’这个重要的概念。放眼全国,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的阻碍是很普遍的问题。”

“比如,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工业门类,如果市场不相通,大家都做不大。如今高竹新区带来的概念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使是跨省但我们的市场相通了。”蒲勇健说,这样一来,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就避免了两地产业重复建设。做得好的产业在市场相通的环境下就能做大,做的不好的就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转攻其他产业,而不是固步自封、自给自足。

特别是在未来将逐步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高竹新区的战略意义非同寻常:若是不打破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的阻碍,就无法建立起全国统一市场。

3、新区建设分三步走

按《川渝高竹新区总体方案》,川渝高竹新区建设分三步走。

“一年起步”:在新区5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范围内,建基础、拉骨架,同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招商模式,成立并理顺新区管理机构。

“三年打基础”:建立成熟的跨区域经济合作管理模式,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四山”管制等控制性指标充分调整,各类产业项目、城市片区开发、生态康养旅游开发等全面推进,南北大道北延伸段、川渝大道、包茂高速高竹互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五年大发展”:到2025年,城市形态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内畅外联,现代产业加速集聚,公共服务全面融合,常住人口15万人以上,地区生产总值120亿元以上。

去年11月,广安市、渝北区两方抽调近百名人员组建新区临时党委和筹备工作委员会。2个多月来,筹委会积极谋划川渝大道、合广长高速、轨道交通等重大交通项目,强力推进南北大道北延段、包茂高速高竹互通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外联内畅、安全快捷的新区进出大通道。目前,川渝大道已启动可行性论证,南北大道邻水段与高竹互通将在本月开工建设,南北大道渝北茨竹段拟于春节后进场施工。

今年,新区建设的重点之一仍是基础设施,将重点抓好南北大道北延段、川渝大道、高竹互通、省道208等新区骨干道路建设项目,力争2021年高竹互通实现通车,南北大道北延段完成路基工程,高质量运营好新区到渝北两路、邻水县城公交,新开通新区至江北机场、广安城际公交。

两省市政府正式批复后1个月来,新区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先后与中国中铁、中国交建、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等30余家企业对接,达成投资意向20余个;与重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院校机构开展洽谈,力促引进一批优质医疗和教育资源入驻新区。

2021年,高竹新区将力争招商引资签约项目50个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50亿元,工业总产值增长30%以上。

也许不久的将来,在川渝边界,就会崛起一座产城景融合的新城。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9家国内外一流设计机构“共绘未来”。

2021-01-31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