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2020,只是开始
2020年的开端,从疫情居家隔离开始,又在疫情往复的彷徨中迎接落幕。
非常规的状态,决定了这一年颇为魔幻的色彩。
印在企业公告中的资金链断裂信息,或许从未距离生活如此近。这一年,年轻的租客经历了蛋壳公寓爆雷,豪宅的业主也没能逃脱山水文园、泰禾的坑。
有人在房东暴力驱赶之下,举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有人拖家携口住进了烂尾楼;有的城市炒房客蜂拥而起,有的地方早已是回不去的家乡......
割裂、断代、分化凑成了一部地产年度大戏,围绕着房子,无数的人的故事,也穿插起了2020的众生相。
“看门大爷”站上了风口
3月,火神山。
万科物业的志愿者胡浩,通过火神山医院的传递窗,向医护人员比出了一个“OK”的手势。
这一幕给无数因为疫情隔离在家的人传递了温暖,也将物业服务的价值明晰的放入了公众视线。
在这场持久的防疫战中,物业人员作为“前锋”,左手拿着体温枪,右手举着消毒液,在社区里构建了一道坚实的防线。他们每天为出入人员检测体温,登记信息,定时消杀,处理垃圾。若是社区中有感染者,也需要立即赶赴现场,加强消杀。
龙湖智慧服务正在社区内进行全面消杀
隔离在家的业主们,或许从未如此深刻的感受到,优质物业服务能够为自己的生命、健康带来怎样关键的作用。人们越发理解这些驻扎在小区的管理员,越发喜欢消毒水味带来的安全感,越发尊敬那些维护社区安全、秩序的物业人员。
物业服务的价值正在逐渐凸显,无论是市场还是企业,都无法忽视。在今年,恒大、融创、世茂等大型房企纷纷开启了分拆物业上市的步伐,资本市场也给了优质的物业股更高的估值,以及30—50倍的PE。
回头再看,站在寒风中的“看门大爷”,电梯间拿着拖布的“保洁阿姨”,举着手电筒的“巡逻小哥”,一张张朴实的脸,仿若加了滤镜一般,显得格外可爱。
很难判断物业服务未来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但至少,人们在购房时,将会更加在意物业服务的优劣。
“Oh my god,买房吗?”
穿上工作西装,打上领带,在空无顾客的售楼处里,敬业的销售人员对着一块小小的手机屏幕,开始介绍着楼盘的区位、配套、户型、绿化......
图源自网络
他的交谈对象从现实里的客户,变成了正在直播的手机,而来到直播间的往往是捧场的同事。
在过去直播行业如火如荼之时,房产作为大宗商品鲜少进入这个领域。但在今年年初,线下售楼处关闭,客流量大幅减少,无数房企都在危机中寻求突破。
线上卖房APP、小程序频出,“全民经纪人”的概念再次席卷全国,还有线上样板间、VR看房,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房企办不到。
图源自网络
而直播卖房,便是这些举措中,最常见又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不仅是销售人员“人人皆主播”,网红、明星也开始“下海”,薇娅联手复地,免费吆喝库存商住项目,李湘去了富力的直播间,罗永浩也要和石榴集团“交个朋友”......
直播卖房在2020年给房地产上了跨界成长的一课,也逐渐成为了房企打通以线下销售为主的房产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通道。
当疫情褪去,售楼处的灯火重新点燃,购房者再次到来,售楼人员接待了一批客户,又送走了一批客户。偶尔得闲,也会想起拿出手机:
“老铁们,今天给大家讲一讲什么叫做得房率.....”
或许,卖房子的“李佳琦”便会从他们之中诞生。
蛋壳易碎
12月3日的凌晨,广州。
一位刚毕业的年轻租客的房间起火冒烟,随后这位年轻人从18楼一跃而下,只留下了一条朋友圈:“对不起”。
图源自网络
为了这个不大的房间一年的居住权,他背上了租金贷。而就在事发的前一周,没有从蛋壳公寓收到房租的房东贴上了公告,要求租客一礼拜以内搬走。这成为了击垮这个年轻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关于长租公寓“迟早会爆雷”的声音,在行业中一直未曾停息。基于互联网经济的创新——“租金贷”,还有“高收低租”的规模扩张,早已给长租公寓埋下无数隐患。
当资本冷却,无数的中小型长租公寓相继破产倒闭。蛋壳公寓的爆雷,更是印证了这种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二房东式”模式最终难以为继。
从O2O、P2P、共享经济,再到蛋壳公寓,它们曾都是资本的宠儿,却也给了不良资本割韭菜的机会。一截又一截,年轻人或许避开了OFO的坑,也没有投身起起伏伏的股市,但却依旧住进了长租公寓。
如今,监管政策正在日益推进,各方也在推出救助措施。只是,那个从18楼纵身跃下的年轻人,再也等不到下一个太阳升起。
住进烂尾楼的人们
单亲妈妈陈春燕(化名)在几年前购买昆明“别样幸福城”的时候,绝对没有想到如今的自己会成天担忧野狗的偷袭。
在这个知名的烂尾楼盘中,她曾在晚上遭遇过七八条野狗的围攻,还有来源不明的激光灯深夜照进屋里,将她吓得躲到床底。
三口之家搬入烂尾楼。图自:中国青年报
和她一样住进这里的,还有100多户人家。他们当中,有人卖掉了原来的房产买了“烂尾楼”,有人在数年中寄人篱下,有人一辈子的心血打了水漂......
将视线从昆明拉向北京,一群“中产偏上”的首都精英也面临着相似的困境。
他们是北京泰禾二期的业主,按照计划,房子今年4月竣工,明年6月交付。但到了4月,这个项目才仅仅挖了一个坑。
据媒体报道,仅仅是这个项目,泰禾就挪用了70亿购房款偿还集团债务,以至于工程建设没有资金运转。而同样的现象,还在泰禾上海大城小院、杭州大城小院中上演。
这些中产精英们很不理解,为什么自己一个买房行为,居然比投资的风险还要大。曾经的体面,在烂尾豪宅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图片来自泰禾业主拍摄
国家出手对楼市进行宏观调控以后,信贷资金收缩,曾经房企的“高周转”路线早已不适用当下的经济政策环境,许多中小房企资金链断裂,面临即将破产的困境。而反馈到市场端,便是无数烂尾楼的诞生。
过去那条“买房让资产保值升值”的投资“信条”,正在被如今频发的烂尾楼现象击碎。人们买房,无论哪个收入阶梯,何种圈层,都可能踩到深不见底的坑。
这似乎也寓意着,一个更为萧条的房产时代已经到来。
魔幻深圳,禁不了的“炒房客”
一位房产中介在今年7月15日上午发了一条这样的微博:“我带客户从龙华来罗湖,走到一半,客户失去了购房资格。”
那是深圳颁布限购新政的早晨,无数的新深圳人失去了购房资格,炒房客也被堵在了路上。一时间,二手房成交量迅速下降。有中介机构内部统计,签单量在某些区域最高降幅达到了70%。
“深圳楼市会冷却吗?”
就在无数购房者持观望态度之时,一场出乎意料的打新热”却又酝酿起来。
在2020年的下半年,深圳的新房供应量剧增,因为政策的调节,新房与二手房存在价格倒挂。以“深圳华润城四期”为例,其备案均价为13.1万元/平方米,而据链家数据显示,周边二手房成交单价为17万元-18万元/平方米。
图源自网络
“买到即赚到”,无数购房者再次涌入积分摇号的行列,催生出了一条“代持炒房”链条。
如今,新的调控政策又已经在路上,但这种因杠杆失衡所导致的“炒房问题”,却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在深圳这样的热门城市,从全国聚集而来的年轻人们构建了它的发展逻辑,决定了它的经济活力,以及无限的拓展潜力。
在这里,人们对楼市的热情很难退去。只要需求在,只要有牟利空间,这里的炒房客便会屡禁不止。
尾声:
2021年的列车即将出站,人们戴上口罩,测量体温,纷纷入座。
住在烂尾楼的人们与被房东赶出来的年轻租客擦肩而过,他们相互之间或许都看到了自己曾经,或者未来的影子。
拿着手机直播的人,还在介绍某某楼盘未来的升值潜力。买下烂尾豪宅的中产苦涩一笑,望向窗外,远处灯火阑珊,宛若梦境。
在城市里,永远不缺投机楼市的人。有人成功了,便是优秀的“投资者”;有人输了,便是优质的“韭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