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金进入楼市,多家银行被罚
(原标题:违规!信贷资金进入楼市,多家银行被罚……)
近期,多家银行因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而领到监管罚单。
7月13日,青海共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个人消费贷款及生产经营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企业”被银保监会海南监管分局开出75.2万元罚单。
此前的7月11日,贵州都匀农商行因违规发放“零首付”商业用房购房贷款,中信银行萍乡分行因向未竣工验收的商业用房发放“假按揭”“假首付”贷款,均被罚款50万元。
据记者不完全梳理,7月份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了10余起因相关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罚单。仅7月7日就有四川银保监局、吉林银保监局以及青海监管局等三地同时对辖区内银行进行过该项处罚。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的背后有 “转贷降息”需求所致。而就在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人民银行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或者是用新发放贷款置换原来存量的贷款。
1
信贷资金频频违规流入楼市
“因个人情况有所不同,目前我行消费贷利率大部分维持在4%以下。该贷款只能用来消费,不能违规流入房地产,系统会有监测的。”某国有行信贷经理向记者表示。
而就在7月13日,中国银保监会海南监管分局对青海共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出75.2万元罚单。
行政处罚信息显示,青海共和农商行对已离职保险销售人员未及时注销执业登记;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个人消费贷款及生产经营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企业;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发放续贷及借新还旧贷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规定,对青海共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责令改正,处75.2万元罚款。
图片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
除青海共和农商行被罚外,7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贵州都匀农商行因重大关联交易未按规定进行审查审批、违规发放“零首付”商业用房购房贷款,被黔南银保监分局罚款50万元;中信银行萍乡分行因向未竣工验收的商业用房发放“假按揭”“假首付”贷款,被萍乡银保监分局罚款50万元。
而上述两项行政处罚都涉及商业用房。
对此,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商业用房贷款是指银行向购买各类型商业用房的自然人发放的贷款。与一般个人住房贷款相比,商业用房贷款风险更高,因此适用相对较高的首付比例和放款条件。一般而言,商业用房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五成,且需要在商业用房竣工之后发放。
图片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
“如果违反相应规定,将可能增加商业用房贷款的风险,影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监管部门对相关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有助于银行树立审慎经营理念,依法合规发展业务,更有效地防控信用风险。”董希淼续称。
值得注意的是,仅7月7日一天,就有三地银保监局同时对所辖区内银行信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进行处罚。其中,雅安农商行名山支行因“个人消费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被罚30万元;吉林银保监局对农业银行开出多张相似违法事由罚单,农业银行长春分行被罚320万元;青海果洛农商行的违法案由更是直指“贷款‘三查’不尽职,屡查屡犯,导致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被挪用于归还贷款”,被果洛监管分局罚款35万元。
图片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除了银行贷款在房地产领域的违规,由于贷款管理与控制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的资金违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例如资金被挪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或违规流入资本市场。以浙江银保监局今年5月披露的一则罚单为例,临海农商银行因“对公信贷资金用于购买土地,个人信贷资金被挪用于购房、资本市场、购买理财产品”等多项违法事由被罚240万元,相关责任人陈开明被警告。
记者在翻阅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网站后不完全统计,仅7月份以来的半个月时间,银行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的事件已产生10多起罚单。
2
监管层严控信贷资金流向
银行屡屡出现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现象,或与当前不少购房者选择“转贷降息”有关。所谓“转贷降息”,即以贷款利率更低的经营贷、消费贷置换利率更高的存量房贷。
近年来国内房地产行情表现不佳,多地下调房贷利率意图维持行业稳定。中指研究院发布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全国已有超40城调整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至4%以下,部分城市取消首套房贷利率下限。
不过,相较于还在5%以上的存量房贷利率,个人消费贷和生产经营贷也确实更加“便宜”。社记者查阅各大银行官方消息,目前个人消费贷和和生产经营贷利率普遍在年化3.5%左右。
如招商银行推出的“闪电贷6.8折年中大促”活动,新客户可享受6.8折优惠,优惠之后利率最低可达到3.4%;交通银行推出“惠民贷年中庆典活动”,新批额优质单位新客户可获得3.24%的提款年利率券;工商银行推出的个人信用贷款“融e借”最低年化利率3.6%。生产经营贷方面,招商银行的“生意贷”年利率也是低至3.55%,如果是第三方贷款公司,贷款利率则可以做到更低。
更“便宜”的个人消费贷和生产经营贷让不少手头资金没那么充裕但又想提前还贷的购房者不惜铤而走险,导致频频触犯监管红线,而监管层面也一直对“转贷降息”保持强监管态度。
早在2022年12月,银保监会官网首次发出风险提示,提醒房贷置换为经营贷的操作隐藏着违约违法隐患、高额收费陷阱、影响个人征信、资金链断裂、侵害信息安全等风险。
今年4月,原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贷款“三查”,不得向无实际经营的空壳企业发放经营用途贷款,强化对成立时间或受让企业股权时间较短的借款主体资质审核,防止借款人利用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身份套取经营性贷款资金,加强贷后资金流向监测和用途真实性管理。
“对房地产市场来说,信贷资金违规流入,可能放大企业杠杆,增加经营风险。监管部门对相关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有助于银行树立审慎经营理念,依法合规发展业务,更有效防控信用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董希淼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几天前的7月14日,国新办就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介绍,上半年住户贷款同比多增5723亿元,住户贷款多增主要因为个人经营贷款和短期消费贷款有所多增。上半年,个人经营贷款新增2.3万亿元,同比多增7593亿元;个人短期消费贷款新增3009亿元,同比多增4019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消费信贷有望成为提振消费组合拳的重要一环,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消费信贷是市场未来值得重点关注的指标,反映居民对未来的信心。
每经房产整合自证券日报、中国证券报、财联社、中国银行保险报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经房产”(ID:Real-estate-Circle),作者:每经房产,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