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天风证券研报表示,中长期建议持续重视“AI+出海+卫星”核心标的的投资机会:海外线AI核心方向如光模块&光器件、液冷等领域值得重视,持续核心推荐;此外国产算力线如国产服务器,交换机,AIDC、液冷等方向核心标的建议积极关注。海风行业国内加速复苏,海外出海具备良好机遇,积极把握产业变化,核心推荐海缆龙头厂商。近期看到卫星互联网产业国内动态进展呈现,看好后续产业受催化拉动。
2025年港股市场正成为中资企业跨境融资的主战场。Wind显示,截至5月13日,今年以来港股股权融资规模达1463.42亿港元,同比大增321.96%。其中,IPO融资额为234.72亿港元,同比增长198.33%。在境内外政策协同支持下,具备跨境一体化运营能力的头部中资券商正加速深化港股IPO战略布局。依托两地市场资源禀赋与全业务链协同优势,这些机构充分发挥跨境服务专长,深度参与港股发行生态重塑,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境外融资解决方案,助力中资企业把握全球资本市场机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证网)
36氪获悉,中金指出,4月CPI环比强于季节性主要受黄金、出行和进口牛肉价格带动,但同比连续第三个月为负,同时猪周期持续下行、以旧换新品类价格转跌,衣着与酒类等商品、教育与家政等服务价格弱于季节性,表明需求依然不足。受关税、建筑投资不振影响,PPI同比跌幅均进一步走阔,环比-0.4%,PMI购进与出厂价格走低预示PPI环比降幅或将走扩。虽然中美关税谈判较大程度上减轻了出口下行风险,但需求不足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财政扩张支持内需仍然是提振物价的关键。
民营银行领域正展现“冰火两重天”的生存图景:头部机构凭借生态优势主动下调存款利率后仍保持竞争力,中小机构则不得不利用相对较高的存款利率应对揽储压力。当前,民营银行在负债端与资产端均受到制约:在负债端,随着利率下行,“高息+线上”吸储模式遭遇挑战;在资产端,主要依赖消费信贷和小微企业贷款,抗风险能力较弱。业内人士认为,民营银行需要通过深耕垂直领域、强化科技赋能、提高中间业务比重、拓展获客渠道等方式,在利率下行周期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中证网)